广州市企业无形资产促进会创会会长、归零主义开创者黄树忠
归零哲学藏智慧 ,动态打坐寻本真
——访广州市企业无形资产促进会创会会长、归零主义开创者黄树忠
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每个灵魂都在负重而行。当多数人在“加法人生”里困于辎重,黄树忠却在光孝寺的古柏下给生命做减法,让灵魂回归出厂设置的纯净,于是就有了“归零主义”,它不是避世的桃花源,而是闹市中的禅房;不是否定积累的虚无,而是重获清明的智慧。当动态打坐的律动叩击脊柱,当归零液的草木清香漫过舌尖,那些被焦虑腌渍的日子、被欲望褶皱的时光,都在“空杯心态”里舒展成新的留白。黄树忠的归零主义,是送给众生的一味清凉,为每个疲惫的现代人配备了一枚“重启键”,让每个人能够照见皮囊下不再蒙尘的自己,于是我们便看到,真正的深邃从来不在远方,而在每个起坐间的专注,每个呼吸里的觉察,每个归零后的新生……
归零缘起:一场跨越生死的禅修启示
黄树忠,1959年生于广东普宁,现任广州市企业无形资产促进会名誉会长。在商业与身心修行的双轨探索中,他以“归零主义”为核心理念,构建起融合东方智慧与现代健康管理的独特体系。而这一切的缘起,要从一段三十多年前关乎生死的修行说起。
90年代初,一位比黄树忠年长三十余岁的香港企业家,在功成名就时被确诊前列腺癌。对死亡的恐惧使其陷入了焦虑的漩涡——既担忧财富事业随生命而消逝,又困于对家族责任的执念,每日坐立难安、夜不能寐。彼时三十余岁的黄树忠,目睹好友被心魔所吞噬,直言点破:“越恐惧死亡,越会加速消耗生命。”在对方苦寻解脱之道时,他决定以一场特殊的“生命实验”引领其破局。
两人首先踏入广州白云山气功培训中心,试图以传统养生术疏导身心,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光孝寺的禅修之旅。当时的光孝寺刚经历“文革”浩劫,本焕长老以慈悲之姿重建道场,收留了这两位寻求心灵救赎的访客。好友捐赠10万港币善款,并与黄树忠在寺内居住了半年,起初,好友仍频繁地被香港公司事务所干扰,黄树忠便以“忘死念、破执念”相劝:“当你把身外之物视为过眼云烟,方能看见生命的本质。”
渐渐地,好友开始专注于寺院的晨钟暮鼓,每日随长老诵经、种菜、叩拜,这种“清空式”的修行,使他不再执着于病情,反而在简单的劳作中找回了久违的平静。更令人意外的是,数月后医院复查显示,其体内肿瘤指标趋于稳定,焦虑症状竟不治而愈。
这段经历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黄树忠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当人们被“拥有”填满时,身心便成了负重的牢笼;而“归零”不是否定积累,而是给生命留白,使其重获自我修复的能力。本焕长老在禅修中传授的“动中求静”理念,更成为他日后创立“动态打坐”的灵感源头。这场沉浸式的修行,不仅拯救了好友的身心,更催生了归零主义的哲学雏形——让生命在放下中重生、在归零中觉醒。
动态打坐:归零主义的核心密码
黄树忠在光孝寺随本焕长老修行时,长老观察到年轻人气血活跃,久坐易致气瘀神散,遂提出“坐起循环,动中求静”的修行方式。黄树忠依此尝试,以腰腹核心力量带动脊柱律动,无需借助外力完成连续起坐,首次演示便得到了长老 “动中禅意,可破执念之困” 的认可。这也成为他探索身心修行的转折点,为“归零主义”埋下了伏笔。
这套脱胎于传统禅修的动作,被黄树忠命名为“动态打坐”。其标准动作为:双手合十或环抱后颈,双脚交叉盘腿坐定,以腰腹为轴心缓缓起身,全程保持脊柱直立,重复循环。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能激活深层肌肉群,通过高频震颤脊柱促进气血循环,同时刺激肾经穴位,实现身体排毒。巴西的医学研究表明,55 岁以上人群独立完成无辅助盘腿起坐的能力,可反映腰、肾、肺、肝等脏器的协同健康状态,因其低冲击特性适用于全年龄段。而黄树忠将频率提升至每日 100 次以上,与此同时积极挑战422次使能量消耗等效于全程马拉松。
对现代人而言,动态打坐破解了“久坐伤肉、久静伤神”的困局。传统静态打坐易因腰酸腿痛或思绪纷扰难以坚持,而动态打坐通过 “动——静——动”的循环节奏,将冥想融入运动之中。每一次起坐都是对身体机能的系统性锻炼,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心灵杂念的过滤净化。黄树忠将其称为“移动的禅修”:在规律性动作中,外界喧嚣被韵律消解,内心澄明随专注而生,最终实现了“身动而心定”的双重修行。
2015年,动态打坐登上了央视专题报道,以“在运动中冥想”的创新理念引发关注。黄树忠倡导的“动态打坐”,成为对外展示的 “活标本”。 从光孝寺的蒲团到现代媒体的镜头,这套融合东方哲学与运动科学的养生方法,既保留了禅修“专注当下”的内核,又以可量化、可复制的特性,让古老智慧在快节奏时代焕发新生。正如黄树忠所言:“动态打坐不是对抗疾病的特效药,而是一把唤醒身体自愈力的钥匙。” 它不仅是身体的“重启键”,更是现代人对抗亚健康与精神内耗的 “归零仪式”,承载着禅修智慧与现代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成为归零主义走向大众的原动力。
归零实践:从自然智慧到生命管理的双轨净化
黄树忠提出的“归零主义”理论体系,以“身心归零”为核心理念,巧妙地融合东方哲学智慧与现代健康管理实践,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生命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以“清除负面负荷、回归生命本真”为目标,衍生出“软互动”“归零渡”“归零液”“密室通”等创新概念,形成从理念到实操的完整脉络。
“归零主义”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方法帮助人们摆脱情绪焦虑、代谢负担和不良惯性,实现身心状态的深度“重启”。其哲学基础“软互动”倡导温和包容的非对抗性沟通,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与国际关系,更延伸至健康管理领域——主张以自然调理替代医疗干预,如同用春风化雨般的柔性力量,而非疾风骤雨式的硬性手段,实现身心平衡。
“归零渡”作为归零主义的实体实践场景,恰似为精神焦虑者打造的“心灵驿站”,类比宗教文化场所的传播功能,通过特定方法帮助陷入极端情绪的个体快速平复心理状态。其中的“动态打坐”,则突破了传统静态模式,以有节律的动作与呼吸调控,在动态中唤醒身体机能,达成“动中求静”的调理效果。
在饮食管理层面,“归零液”堪称东方食疗智慧的现代诠释,兼具“调节液”与“营养液”的双重功效:前者如体内的清道夫,通过膳食纤维排出体内的代谢垃圾;后者似天然营养库,以桃胶作基料重建低负担饮食结构。黄树忠本人坚持每日饮用1000毫升超20年,形成“饮用归零液——动态打坐”的生命管理模式,印证了这套饮食方案的长效性。
配套的“密室通”则像一个身心净化的“能量舱”,通过对封闭空间的环境调控,让个体在饮用归零液后专注于内在感知,实现身体代谢与心理解压的共振。整套体系环环相扣:以“归零主义”为内核,以“软互动”为哲学纽带,以“归零渡”“密室通”为实践场景,以“归零液”为操作载体,循序渐进地引导人们顺应生命节律,在非功利的“归零”中重拾身心和谐,勾勒出一幅返璞归真的现代健康图景。
未来图景:从个人实践到文明共振的归零之旅
黄树忠对归零主义的实践,始终以“自证——共证——普证”为路径。作为这套体系的践行者,66岁的他展现出超越生理年龄的生命活力:每天精神充沛坚持10小时以上劳作,次日经7小时深度睡眠即可满血恢复,体检指标全部维持在青年的正常值范围。这种“活标本” 式的自我验证,成为归零主义最具说服力的注脚。
在技术落地层面,黄树忠正推动“动态打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试图为这项融合禅修与运动科学的实践赋予文化坐标。如今,他积极寻求与各方的合作,尤其强调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期望传统养生经过现代科学的转译,为其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并将归零主义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他希望能够惠及更多人,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谈及全球化愿景,黄树忠将其视作一场静默的文明对话。在非洲推广归零液时,他留意到许多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的人群,对源自植物精华的归零液表现出强烈的接受度,这种跨越地域的健康诉求,与归零主义倡导的自然饮食理念高度契合,本质上都是人类与自然节律共振的生存智慧。这种跨文化的共鸣让他确信,归零主义并非东方哲学的单向输出,而是对全球现代人共性困境的回应:当科技加速催生精神熵增,“空杯心态”与“系统重启”理念,恰是东西方文明共同需要的心灵调和剂。
站在光孝寺的古柏下,黄树忠望着檐角风铃在风中轻晃,仿佛又回到三十余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夏日。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本焕长老一句“动中求静”的提点,竟能衍生出全新的生命体系。如今,他依然在每个黎明前的动态打坐中,与呼吸的节奏形成奇妙的共振,而归零主义的终极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一呼一吸、一起一坐之间——不是对年龄的对抗,而是与生命节律的和解;不是对物质的摒弃,而是对精神冗余的断舍离。
当越来越多人在动态打坐的律动中听见自己的心跳,在归零液的草木香中找回味觉的本真,黄树忠所倡导的“归零主义”,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它是一种提醒,提醒着我们在数据洪流中保留一片空白,在效率崇拜中守护一份钝感,在不断加速的时代里,为灵魂留一个可以随时归零的出口。当我们真正地学会与自己和解,那些曾被喧嚣遮蔽的生命真相,自会在归零后的澄明中,渐次展现出其原本的模样——那是生命最本真的答案,亦是岁月最厚重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