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来了!山东港
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清晰勾勒出未来15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蓝图: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这份“规划”,可以视作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升级版”。作为目前港口总吞吐体量领先、锁定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量级选手”,山东港口在“规划”的多个极、组群、组团以及主轴、走廊、通道构建的“四梁八柱”中地位特殊,诸多优势和未来方向与“规划”深度契合,未来可期。
背靠齐鲁 发挥站位优势
作为物流枢纽、要津,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的山东港口在促进全球贸易流通、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优势突出。
通览“规划”,山东半岛赫然名列全国8个地区组群之中。而在9个地区组团中,山西中部、宁夏沿黄、喀什等多地与山东港口这个“出海口”关系密切。在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包括青岛,而综合实力强劲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在国际枢纽海港中站位领先。2020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7.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3147万标箱,同比增长6.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显示了强劲实力。
山东港口正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释放山东自贸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持续赋能红利,努力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作用,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2021年新春伊始,山东港口主动与安徽省港航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长三角交通枢纽集群协同发展,考察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强化与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港站的西安的融合对接,无不展示了山东港口共赢发展的强烈愿望。
港通四海 在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中高点发力
“规划”指出,强调要“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要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
在这方面,山东港口实力不俗。2020年,山东港口海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港口枢纽功能,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全球前20大船公司纷纷在山东港口开航线、升运力,开通冰上丝绸之路,实现了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常态化运营。全年新增集装箱航线36条,其中外贸航线18条。RCEP协定的成功签署,为山东港口深化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
2021年,山东港口主动出击,锚定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的总思路,积极联手各大船公司全力增强优势航线组群密度,开通山东港口青岛港“一带一路”及RCEP航线等4条航线。至此,山东港口全球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305条,在中国北方稳居首位,提速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陆联八方 海铁联运大有可为
《规划》中要求要“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等要求,铁路发展在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权重不断加大,给承担大宗干散货、集装箱等运输重任的山东港口带来了新的利好。
山东港口一直在努力构建“西联中亚欧洲、东接日韩亚太、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坚持“腹地战略”,分层次、分区域打造“一核多点”内陆港发展模式,并且打通快速海铁联运新通道,实现了“跨关区”重大突破。目前,山东港口已建设内陆港19个,2020年海铁联运量突破210万标箱,同比增长25%,持续领跑全国沿海港口。
未来,山东港口将在陆向继续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不断扩大“齐鲁号”欧亚班列规模,推动“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中亚进口农副产品及日韩过境二手汽车等在山东港口集聚中转,进一步畅通国际大通道。同时,将完善内陆港布局,优化物流通道。这些举措与“规划”的布局高度契合。可以预见,山东港口的海铁联运在未来必将借势借力,再攀新高峰。
智慧绿色交通 不止“一席之地”
智慧绿色是《规划》中的关键热词,提出了“推动船岸协同、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发展”“加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设施更新利用”等要求,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的山东港口已经先行一步。
山东港口率先制定并推广自动化码头标准,成功获批“交通运输自动化作业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智能码头”的概念、标准和实践先行。通过推进“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携手23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共同推动中国智慧绿色港建设。科技赋能下,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连续6次刷新世界纪录,并在全球率先启动建设空轨集疏运系统。山东港口日照港加快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设系统化、流程化、无人化改造。绿色港口规划、清洁能源应用、集疏运和用能结构优化在山东港口持续创新。
未来,山东港口将加快智慧港口建设进度,构建更聪明、更快捷、更准确的智慧大脑平台,实现管理线上化、智慧化和供应链相关方信息互联互通,在全球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中走在前列。
港口与产业深度相融
《规划》要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交通与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这与山东港口已构建的“1+4+11+N”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已经在发力的邮轮文旅、装备制造板块的发力不谋而合。
山东港口正积极推进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产城融合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组建了包括装备、金融、贸易等产业板块在内的11个板块公司中,形成一体化产业新优势,握指成拳,聚力发展。
在推动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冷链等产业方面,山东港口正加快由传统“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在济南、青岛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初步形成“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的运输格局;联手大型船公司开通东南亚冷链快航,2020年冷箱进出口箱量同比增长超过20%。下一步,山东港口将打造冷链进口消费品精品航线组群,做大做强产业平台;搭建分拨网络,进一步完善进口消费品产业生态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构建全新的发力点和优势。
蓝图变现实,关键看实干。对照“规划”,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山东港口显然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羁的雄心。山东港口能否抢占先机、率先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如何找准契合点精准发力、在未来15年构建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大格局中再度破茧化蝶,答案将由6万山东海港人用奋斗来书写。